11月15-17日,第六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暨数字湿地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数字湿地,遥感赋能”为主题,集主旨报告、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成果展览于一体,全方位展示我国湿地遥感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理论成果和技术进展,为加快湿地监测与评估、保护与修复,推动湿地资源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所长王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宗明、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梁栋、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达明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和讲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等20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和研究生,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由本届大会主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张怀清研究员主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张怀清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王宏所长介绍了该所在湿地遥感研究领域重点项目的创新优势和特色成果,以及在湿地精准监测与评估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湿地遥感精准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支撑了国家林草局相关工作和政策制定,为我国湿地保护提供精准、科学的遥感监测数据和技术服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所长王宏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宗明书记回顾了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的历程,介绍了数字湿地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过去几年在全球湿地遥感制图、湿地生态遥感、环境遥感等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未来发展规划,希望与会代表共同推动湿地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宗明致辞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梁栋强调了遥感和地球大数据在湿地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学会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与湿地科学的深度融合,促进科学决策和生态保护,为湿地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并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梁栋致辞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鲍达明副会长兼秘书长回顾了27年来湿地保护经验,从多方协作机制、推动湿地保护数字化与智能化、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湿地研究需求,期待各位专家共同应对数据缺失、技术应用难点和资金不足的挑战,突破相关领域技术瓶颈。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达明讲话
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香港大学宫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蒋卫国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张怀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贾明明副研究员,分别作《湿地遥感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国森林碳储量、碳汇变化预估与增汇潜力》《全球湿地逐日动态制图进展》《国际湿地城市机遇与城市湿地遥感挑战》《湿地遥感精准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红树林湿地遥感:从空间格局到功能性状》的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牛振国研究员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牛振国研究员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作主旨报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作主旨报告
香港大学宫鹏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蒋卫国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张怀清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贾明明副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湿地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1家单位协办。会议围绕遥感等信息技术在湿地领域的应用,设置了湖泊/湿地生态遥感、城市湿地遥感与湿地城市评估、河口和海岸带湿地遥感、湿地分类与制图、湿地扰动遥感监测与韧性管理、湿地高分遥感调查评估应用、湿地与全球变化遥感、湿地可持续管理与人类福祉、湿地水环境遥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湿地保护与修复遥感、数字湿地与智慧监管、干旱区与高寒湿地、湿地植被遥感14个分会场。
中国湿地遥感大会是数字湿地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组委会搭建的湿地遥感领域的产学研综合交流平台,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湿地遥感领域科研人员、湿地保护与管理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数字湿地领域的科技进步、决策支持能力提升以及湿地科学、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用交叉融合。
大会现场
成果展览
支持期刊